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流域 > 黄河

黄委:笃行发展路 一步一春天

——写在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之际

发表时间:2025-03-25
  □记者 郭旭帆

  河开冰释,春潮澎湃。

  一年一度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如期而至。“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是本届“中国水周”的主题,亦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作为流域管理机构长期以来的奋斗目标、砥砺奋进的筑梦征程。

  履职尽责、系统治理,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九曲安澜 奔流岁月的平安注脚

  料峭之春,黄河晋陕大峡谷仍天寒地冻,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建设者却热火朝天。斗严寒战风雪、融小我入大我,建设者们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古贤工程的建设,接力打造黄河流域水利枢纽的新标杆。

  长期以来,黄委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为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三个要件”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强筋壮骨”,构筑保障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稳固防线。

  沿峡谷一路向北,“几字弯”的冰面上,冰凌巡测队的无人机掠过晨光微熹的河道,捕捉着冰盖裂隙的热成像画面。卫星遥感、移动综合测验平台、无人机测流系统、自记水位计等新仪器、新设备为“战凌人”搭建了“天空地”立体监测网络——宁蒙水文水资源局所属7个干流水文站全部实现水位、水温、气温全时段、全量程在线监测,冰期流量、泥沙、降水量、蒸发量在线监测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强关键测报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新技术新装备升级换代,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及相应模型组成的雨水情沙情监测预报体系逐渐完善……“三道防线”层层递进、联动发力,“云中雨”“落地雨”“河中水”尽在掌控。

  除此之外,黄委不断健全防御工作体系,锚定防洪对象和防御工作的关键环节,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最小单元;通过数字孪生平台提前推演洪水的风险影响和防洪工程体系运用方案;明确各级防洪决策制定、防洪指令发布、防洪指令执行等工作程序,“三项机制”保障防御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三个要件”基础坚固、“三道防线”立体坚韧、“三项机制”常态长效,协调联动之下,2024年有效应对20场区域性强降雨和27条河流55次超警超保洪水过程。以发展促安澜,以安澜护发展,黄河人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生态保护 维护母亲河健康生命

  在黄河流域,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到校园、从机关到社区一场场节水观念的革命方兴未艾。黄委及流域省(自治区)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载体,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开展黄河保护法及《节约用水条例》的宣贯活动,全民节水氛围日益浓厚。

  为全面推动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努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黄委“上下”同欲“内外”兼修“点面”结合,遵循黄河保护法要求,制定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强化任务落实;将“用水定额”作为重要抓手引领重点行业节约用水,着力促工业节水增效、促再生水利用配置、促节水产业发展……多措并举、区域协同,“多声部”共唱节水“协奏曲”——2024年,黄委开展节水评价审查审核42项,配置非常规水3699万立方米。完成37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核查,发布16个节水型工业企业典型案例。

  面对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有限、时空分布不均的现状,黄委也在积极探索着其他可行之路。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盘活“存量”水资源,破解指标性缺水困局,助力全国范围内跨省区域的水权交易,黄委迈出了坚实一步。2023年11月,在水利部、黄委的指导下,宁夏以1800万元交易价格购得四川省3年1500万立方米黄河用水权,完成跨省域水权交易全国第一单。2024年10月,全国首单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成交,涉及农业产品1.44万千克、5年文化服务和水土保持碳汇1000万千克当量,交易金额达150万元,资金将全部用于辛店沟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提质增效。

  开展黄河源区封育保护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黄河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综合治理、河口三角洲生态补水……黄委聚焦“生态脆弱”这个流域最大问题,持续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水土保持工作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赋能铸魂 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需求牵引、数智赋能,黄委大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逐步提升流域保护治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自主研发光电测沙仪、无人机测深技术、堤防隐患探测技术、“智能石头”、冰凌监测及预报模型等,书写了“人工智能+黄河”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将气象水文、工程调度、水沙演进、河势分析、工程安全等业务全链条整合的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应用平台,构筑了黄河水安全的新屏障;虚拟与现实的镜像交互,分析到决策的智能跃迁,“三条黄河”耦合联动,打造了更加科学的决策场。

  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完善,数字孪生黄河赋能增势。如今,黄委已完成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数字孪生黄河正式迈入AI时代。“下一步,黄委将持续加强大模型技术与黄河保护治理业务应用的融合研究,多维拓展数字孪生黄河智能应用场景,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黄委国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技”以赋能,“文”以铸魂

  2024年,黄委水文化保护弘扬体系初步构建,编制黄河工程与文化融合建设指引等制度,持续培塑“三千里长堤,五千年华夏”水文化品牌,推动黄河工程与文化融合建设,加快开展黄河水利遗产调查,发布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推进治河历史研究,全面讲述黄河保护治理故事。由水利部、河南省委宣传部报送,聚焦基层黄河职工,深度展现黄河沧桑巨变的现实主义题材豫剧作品《大河安澜》获评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黄河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文化内涵和历史智慧,凝聚了磅礴的精神力量。 

《大河安澜》剧照

  向新而行、笃行不怠,极目远眺、大道无垠。黄委将持续聚焦“四大水问题”、提升“四种能力”、确保“四个安全”、做到“六个坚持”、实施“六条路径”、抓好“六个环节”,秉持不断塑造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坚定信念,承担黄河保护法赋予的职责使命,迎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拥抱又一个海晏河清的春和景明、福泽苍生的锦绣春光。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3月25日

作者:郭旭帆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