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中国水电基础局:筑基雪域高原 情洒美丽西藏
 
分享到:
2019-04-25

“全副武装”的施工管理人员    记者 杨飞/摄

德罗引水隧洞施工    中国水电基础局提供

拉洛大坝填筑    记者 杨飞/摄

中国水电基础局承建的旁多水利工程创造了防渗墙墙体最深201米、接头管拔管深度最深158米和水下混凝土浇筑最深201米三项世界纪录 中国水电基础局提供

  □记者 杨飞 通讯员 陈静 洛云飞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稳藏必兴水。

  3月26日,是一个注定要载入西藏水利建设史的日子:西藏自治区在建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拉洛水利枢纽及灌区工程德罗引水隧洞全面贯通,比预计工期提前了35天!

  “德罗引水隧洞是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的重要线路,是输水‘大动脉’,广大职工攻坚克难,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承担施工任务的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拉洛项目部项目经理王黎告诉记者。

  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 172 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日喀则市萨迦县和桑珠孜区境内,是夏布曲干流上的控制性水利工程,由枢纽工程和灌区工程两部分组成。枢纽工程由大坝、泄洪隧洞、溢洪道、德罗引水隧洞、拉洛电站及德罗电站等组成;灌区工程由申格孜、扯休、曲美、聂日雄四大灌区组成。工程开发任务以灌溉为主,兼顾供水、发电和防洪,并促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创造条件,对实现当地水资源优化配置,改善灌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收入,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防治土地沙化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大坝、拉洛电站及德罗引水隧洞原来由其他单位施工,因其改制退出了水利水电市场,西藏自治区拉洛水利枢纽及灌区管理局对项目重新进行公开招标。2018年2月,经评标专家委员会评审和推荐,中国水电基础局中标。“剩下的工程都是硬骨头,我们局在西藏就是因敢于啃硬骨头创下了金字招牌。”中国水电基础局拉洛项目部常务副经理乔秀笙说。凭着这股“敢啃硬骨头”的精神,20多年来,中国水电基础局在青藏高原铸造了满拉、直孔、旁多、狮泉河、藏木、老虎嘴、雅砻、结巴等一座座水利水电丰碑。

  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西藏自治区和日喀则各级领导对中国水电基础局给予厚望:要充分认识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加快工程进度,早日造福西藏各族人民,早日为日喀则的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做出应有的贡献;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吸纳当地百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为他们脱贫、增收、致富创造良好条件,向党中央、西藏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地处43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工区风力常年都在七八级以上,年平均温度4.8摄氏度,最低温度低于零下30摄氏度。工区海拔高、气压低,含氧量低仅为13%,人徒步行走相当于平地负重15公斤。施工人员很容易受到急性高原病的困扰,很多人头痛、失眠、胸闷、憋气,有些人刚来时甚至恶心呕吐。紫红色的皮肤、乌紫干裂的嘴唇、凹陷泛青的指甲、稀疏的头发……恶劣的环境赋予建设者共有的、独特的妆容。由于缺氧和缺乏维生素,很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心室肥大等高原疾病。有的工人开玩笑说:“我们晚上都想睡地铺,这里海拔太高,高原反应太大了,能低一米是一米。”

  “海拔高,斗志更高。氧气缺,士气不缺。风沙大,干劲更大。环境苦,苦也不苦。”项目部营地上的大字标语时刻激励着广大建设者保持昂扬的斗志。

  德罗引水隧洞全长7.5公里,围岩岩性较软弱,稳定性差,遇水易软化变成“泥糊糊”,部分洞段还有基岩裂隙水渗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风险高,技术难度大。为保证顺利实现工期目标,项目部周密部署,提前策划,从方案讨论、安全培训、技术交底、物资准备、外界联络到环境监测都责任到人。项目部积极探讨施工方案,以全断面开挖法为主,进出洞采用超前支护弱爆破开挖法进行施工,坚持“先探测、管超前,短进尺、弱扰动,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同时严格执行钢支撑、锚杆挂网喷混凝土强支护处理。

  有了科学的施工方案,还需严格监管。项目部安全总监陆卫东,在西藏施工5年,从2018年3月12日来到工地后,他一年多没有休假。他立誓:德罗隧洞一天不贯通,一天不休假。隧洞施工时,经常掉岩石、塌方,很多工人都不敢进洞子,而陆卫东坚持每天去最危险的工作面检查。2018年11月份是施工的关键期,陆卫东决定从后方营地搬到2号支洞的洞口去住,以至于和爱人在同一个项目工作还“两地分居”。

  德罗隧洞共有4个支洞,其中2号支洞的条件最为恶劣,隧洞施工管理人员贾超峰就住在2号洞口。“2018年春节前,工地太冷了,最低气温零下32摄氏度的温度计都爆表了,一盆热水倒在地上秒变冰凌。有一次,一辆运输车刚出洞,刹车就抱死了。隧洞内空气更稀薄。当时临近春节,很多人想回家过年。中国水电基础局就是啃硬骨头来的,就是要给人家解决问题的。谁不想家?可我认准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保工期。”贾超峰说。他戴了一个运动手环,每天行走都将近30000步。工人们每天都看到他在洞子里四处观察,和他开玩笑说:“老贾,你一进洞子,眼睛瞪得跟牛似的。”在2号洞下游和3号洞交接的地方有一次塌方,贾超峰48小时没合眼,和工人一起排险。工程开工至今,他每天晚上基本上凌晨1点前没睡过觉。和他住同屋的陆卫东说:“贾超峰的对讲机24小时开机,夜里一直响。”贾超峰说:“辛苦点没啥,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工作搞上去。一个企业要有好的口碑,所以,我们要努力干出成绩,让别人认可我们的企业。”

  360多天如一日,水电基础人就是这样兢兢业业,日夜坚守,勇于担当,终于提前打通了德罗引水隧洞,并保持了“零事故”记录。

  拉洛大坝施工同样是一场艰辛的攻坚战。施工合同要求“力争在2019年12月31日前具备下闸蓄水条件,承包人在进场后应按此目标倒排工期,科学编制赶工措施,全力保证本项目人员、资金、机械设备等充分投入。”

  工程一开工就需要赶工,迅速进入施工高峰期。项目部领导坦言,工区人烟稀少、环境恶劣,赶工存在很多难点:工地高海拔、高寒、缺氧,气候温差大、干燥、多风、强紫外线辐射等自然环境条件,给高原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导致工作效率低;高原环境、冬季施工,造成机械设备功率降低,只能发挥内地60%的效率,并增加油耗;冬季物资材料采购和运输单价大幅度提高,成本较大;冬季施工周期长,保温等措施成本高;工期压缩幅度大,各工作面、各工序交叉作业频繁,施工干扰大、效率低,管理难度成倍增加。

  施工经验丰富的水电基础人首先充分发挥了科技的力量。拉洛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坝高61.5米,总填筑方量146万立方米,这也是中国水电基础局继雅砻水库大坝、结巴水库大坝之后,在西藏承建的又一座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我们在大坝填筑施工中第一次应用了智慧大坝智能管理软件,这也是西藏水利工程施工首次应用,标志着公司水利项目管理向着‘智能化’时代迈进了重要一步。”乔秀笙说。

  “智慧大坝”智能管理软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深度融合,对大坝从料源开采、运输、摊铺、填筑、检测等施工全过程实现智能化管理,实时监测、控制大坝施工全程。数字大坝压实监测系统,通过在压路机上安装相关传感监测仪器,从而得出碾压遍数、轨迹信息,通过GPS采集得到位移值和速度值等信息,并传递到驾驶室里的平板电脑上,方便压路机手实时查看碾压情况,防止过压和漏压。监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业主都可在网上实时监控大坝的压实质量。

  冬季赶工期间,为缩短沥青混凝土升温时间,对骨料仓进行全封闭,并加入200千瓦电锅炉进行暖气循环系统保温。对碾压完成的沥青心墙,项目部职工像照顾婴儿一样,呵护备至:在沥青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帆布,再覆盖两层棉被,两层棉被之间再夹两层塑料薄膜。

  项目部领导和各部门职工更是全天候值守。乔秀笙,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在西藏工作9年,是项目部的“精神支柱”,他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内心强大,抗压能力强。担任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后,已经2年没回过家,他说:“作为一名水电建设者,就要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为工程。”李宝松,项目部生产副经理,在西藏工作7年。职工对他的评价是:不怕吃苦,珍惜荣誉,雷厉风行。白天,他紧盯工地现场,手持对讲机,头戴安全帽,脸上围着围巾只露出双眼;晚上,脑子里想的还是工程施工,加上高原反应,大部分时间都会失眠。何伟,场坝部主任,在西藏工作6年,“在西藏没有下过4000米”。2014年回家休假时,面孔黝黑,一回家女儿不认他,“孩子背着手看着我,我前进一步她后退一步,最后退无可退,哇地哭了。晚上我躺在床上,她轰我走,说那是我爸爸睡的地方。”

  他们只是长年奋战在雪域高原上的水电基础人的缩影,为了打造企业品牌,为了西藏水利事业,他们把对亲人的爱、对亲人的愧疚都深深地埋在心底,把博大无私的爱献给了西藏人民,他们不仅在西藏铸就了一座座水利工程丰碑,也筑就了一座座感人至深的精神丰碑。

  “我们将科学策划,精心组织,在人才、资源、资金等方面给予项目建设大力支持,确保在年底完成下闸蓄水目标,为日喀则市,乃至西藏自治区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中国水电基础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建发庄严承诺。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4月25日

杨飞 陈静 洛云飞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福建霍口水库大坝提前完成度汛目标
重庆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3号隧洞贯通
建功立业大藤峡——大藤峡工程左岸厂坝建设纪实
重庆金佛山水利工程完成大坝填筑
长江干流江苏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南通市境内工程完工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