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

为民初心映江河

——江西鄱阳水文监测大队党建“三课堂”品牌促县域服务显成效

发表时间:2025-06-25

  □通讯员 王嘉浔

  你们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派出骨干力量参与指挥部联合值班,坚持靠前服务,充分发挥了水文‘耳目’与‘参谋’的作用。”2020年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至今,五年里,江西信江饶河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鄱阳水文水资源监测大队收到一封封来自鄱阳、万年县防指的感谢信。这些褒奖背后,凝聚着大队全体干部职工的心血与汗水。他们以党建品牌“三课堂”为熔炉,用数据织就安全网,用专业守护烟火气,让县域水文服务成为群众信赖的“定海神针”。 

大赛集训培训(三等水准测量)

  “指尖课堂”成为增强信念主阵地

  “大家好!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学习《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福州》两本书的心得体会。这两部著作生动地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的实践探索与为民情怀,为我们青年一代提供了宝贵的成长养分……”“指尖课堂”一片火热,党员踊跃发言,积极分享。大队党支部与时俱进,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转变思路,充分发挥新媒体快速便捷、受众广泛的优势,依托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江西干部网络学院等学习平台,把传统看的教育模式与讲体会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明确每次党员学习除谈既定学习内容的体会外,要针对一篇文章及故事分享学习体会并进行目录推荐。推荐目录注重聚焦基因传承、血脉赓续的红色故事及红色故事的背后故事,变学习教育一言堂为群英堂,以实现优质的学习资源共享、提升学习领悟效率,达到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的目的。

  “实践课堂”成为检阅教育成果的“主战场”

  端午临江,赣鄱水阔。当晨雾还枕着饶河的柔波,鄱阳大队水文监测人员的脚步已踏碎河畔露珠。遥控船划开粼粼金光,监测设备与千年龙舟鼓点共鸣,一场守护文明血脉的水文故事徐徐展开。在端午龙舟竞渡的鼓点声中,鄱阳大队结合“实践课堂”积累的本地水文特点分析经验,精准预测游划龙舟期间的水文情况。针对西河、饶河、昌江中下游、乐安河下游雨水情,大队建立“实时监测—分析研判—快速报送”全流程服务机制,构建“人工勘测+智能设备”立体监测模式,通过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实时捕捉水流脉动、动态追踪水流变化,结合人工测量对河段水深、流速等关键水文要素进行精细化搜集梳理,获取精准水文要素数据。

大赛集训培训(流速仪拆装与清洗)

  针对天气变化与上游来水动态,鄱阳大队整合气象卫星云图、上游水文站实时数据,创新推出两县《雨水情分析专报》,在监测数据生成后30分钟内直送两县防办,确保信息传递零延误,提前预判对竞渡安全性的影响,为活动组织方划定安全航道提供科学依据。观赛人群中,一位老大爷举着手机录视频:“以前只当龙舟赛是热闹,现在知道水面下还有这么多门道。”朴实的话语,成了水文工作最生动的注脚。这是鄱阳大队首次现代化水文监测手段,构建起立体化水文服务网络,让千年民俗在水文护航中焕发新生

  “业务课堂”成为提升能力的主载体

  鄱阳大队党支部用好用活“业务课堂”,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按照“新同志实操,老同志指导”模式,充分发挥以老带新、以干促学优势。

业务课堂学习(RTK的使用)

  “师傅,流量定线的时候,绳套曲线有哪些点要注意的?”“一定要先出现最大流量再出现最大水位,注意这是一个得分点。”在“业务课堂”上,这样的对话多次听到,这样的场景经常上演。

  江西省“振兴杯”水文勘测技能大赛集训场地,业务骨干每天天不亮就开始了实操训练,每八小时将一个训练项目反复练上数十遍,夜深人静时还要加练一套理论试卷,一天下来满满当当。年轻同志从一开始的“新兵蛋子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从不熟悉不明白到能够面对仪器独立操作,一点一滴把各个细节搞清楚,逐步心中有底,不懂的理论题目不断在激烈讨论中清楚原理。虽然训练强度很大,但大家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不给团队拖后腿。新同志虚心请教,老同志倾囊相授。”勘测技能大赛选手语气中都是自豪。在一次次演练中,队伍整体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自信源于专业,专业来自磨练。这也是鄱阳大队在众多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的底气。这支由11人组成、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水文队伍勇挑鄱阳、万年两县5364平方公里、407条河流、150万人口的防汛抗旱、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保护的服务重担。

  今年汛期,这支队伍在中心水情部门指导下,充分利用第一道防线测雨雷达做出“云中雨”数据预报:未来5~8小时,婺源境内中云水涨幅可达1.5~2.5米,实际涨幅1.65米,提前两小时精准预报。

  也是这支队伍,他们在面对2024年鄱阳湖顶托效应导致的20余天超警水位时,充分发挥水文防汛“耳目”“尖兵”作用,每小时不间断向防办发送雨水情数据和预警信息,根据预警信息,助力转移群众13876人次。

  从防汛抗旱的“精准预警”到龙舟竞渡的“安全标尺”,鄱阳大队用“三课堂”淬炼出的硬本领,将专业数据转化为民生温度。感谢信上的赞扬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承诺——鄱阳大队将用永不停歇的学习、永不褪色的初心,继续守护鄱湖两岸的万家灯火。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6月25日

作者:王嘉浔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