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大地绿水生金
——福建龙岩市积极开展水生态价值转化实践
2025-09-19
 
  □洪安娜 石兰
  沿着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的汀江绿道骑行,仿佛置身于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清晨的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微风轻拂,带来阵阵清凉;永定区溪风寨景区水流清澈见底,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在龙湖景区,游客乘船游湖,绿水青山美景尽收眼底……无论在龙岩市生活、工作抑或旅游,都可以饱览溪流描绘的画卷,尽情享受河湖带来的欢乐。
  福建省龙岩市是九龙江的发源地,境内河流主要分属汀江、九龙江两大水系,共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总长度达1万余公里,河流资源丰富。龙岩市作为闽西革命老区,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并以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既守护了“清水绿岸”的生态本底,又蹚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让每一条(个)幸福河湖,成为滋养民生、赋能发展的幸福源泉。
  幸福河湖增进民生福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龙岩市通过加强河湖综合治理、构建河湖管护“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立体监管体系,提升河湖监管效能,加强河湖岸线分区管控,守护生态空间,有效保障水生态环境,持续提升河湖生态质量。
  在建设幸福河湖过程中,龙岩市突出河湖生态增值效应,在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岸线生态化改造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有效恢复了河湖自然形态和连通性,改善了河湖面貌。截至目前,全域河道堤防防洪标准均达标,全市主要流域76个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为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龙岩市通过配套观景平台、亲水堰坝等亲水节点及滨水绿道,优化水绿交融格局,积极推动幸福河湖建设与沿线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相衔接,充分利用小微水体、河堤护岸等空间,打造河湖长制公园等公共场所,为市民提供多功能游憩空间,提升群众满意度。
  紧邻古田会议会址的五龙村,通过打造河湖长制公园,引导村民群众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村民在休闲游园的过程中了解河湖长制工作,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护水意识。
  新建的旧县镇铁东湾月湖亲水平台依山傍水,即将开业的民宿开窗见景。该项目充分利用铁东村河湖资源,以湾月湖为核心载体,规划建设临湖全景餐厅、精品民宿、环湖步道等配套工程,打造集音乐、住宿、旅游为一体的“文化会客厅”。
  “湾月湖项目与汀江文旅经济带形成联动效应,带动旧县生态旅游业发展。同时,该项目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就业岗位40余个。”项目工作人员介绍。亲水空间正让生态资源悄然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资本”。
  生态好水转化为“经济活水”
  随着河湖长制不断深化,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推进,龙岩做大水美经济,以水为媒撬动产业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取得的发展成果与日俱增。
  灌洋水库位于龙岩市永定区虎岗镇龙溪村,是保障周边农田灌溉的重要水利设施。近年来,围绕激活这一生态资源,当地政府和水利部门积极探索,开启水库的转型之路。
  “过去水库的功能只是灌溉。”虎岗镇副镇长温德华说。虎岗镇整合资金与资源,利用库区后扶项目资金,实施库区改造工程,建设彩虹步道、口袋公园、村部幸福院等。当地持续强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鼓励村民发展其他产业,如芙蓉李、高山茶、高山蔬菜以及烤烟种植等,进一步激发库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全村芙蓉李种植面积已扩展至3000多亩,农民收入显著增长。
  暑期,大量研学团纷纷来到永定区湖坑镇南江村,领略客家民系600多年积淀的建筑智慧与生存哲学。南江村依托特色土楼群,推进乡村振兴,相继实施读旅民宿、水上公园、漂流、土楼沟绳网等项目,每逢节假日,游客摩肩接踵。
  永定区利用河湖资源,积极打造十里南溪水利风景区,整合客家生态文化,形成“南溪十二景”自然人文景观体系。绿水青山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位于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的九溪庐漂流已经成为福建热门的漂流点,许多旅客慕名而来。“我们依托河湖治理成效,努力把生态环境和当地特色结合,转化为文旅消费增长点。”培斜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罗越说。
  如今,培斜村依托优质的河湖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积极扩展文旅消费新场景,年产值突破4300万元。
  放眼龙岩,江河湖库串起一个个特色产业,龙岩市水利局整理了首批水生态价值转化案例,持续拓宽河湖生态资源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从治水到“智”水,从护水到“富”水,龙岩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将河湖水脉转化为富民产业链。
  根据《龙岩市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龙岩计划到2030年建成31条(45段)幸福河湖。龙岩将继续以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让更多群众共享“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红利,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扶持“河湖+”融合发展产业项目,让每一条河流幸福流淌、以绿生金。
 
责任编辑:陈帅
闽江福州段    本报通讯员 颜家蔚 摄.jpg
九龙溪    本报通讯员 严华宏 供图.png
fabea9b7f154434689a3ebb66f0989b7_B_BASIC.jpg
水美长汀.jpg
图片4.png
a554327765f345f1be0d4cbe3fc76e1a_B_BASIC.jpg
双福村美景如画     本报通讯员 杨怡玲 摄.jpg
福建白濑水库2025.6.20.jpg
 
本专区内文章为“中国水利网站”推广专区所属主体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水利网站”的立场及观点。“中国水利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福建省水利厅办公室主办 中国水利报社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