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水”与“绿”的和谐韵律
——福建仙游县全力筑牢木兰溪上游生态屏障
2025-02-19
 

木兰溪仙游榜头段蜿蜒流淌 张颖

  □苏晨
  冬末春初,通往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西苑乡的蜿蜒山路上,晨雾缭绕。来到半山腰处,一汪清泉映入眼帘——这便是木兰溪的源头。

  西依戴云山脉,仙游是木兰溪源头所在地,是木兰溪干流流经河段最长的县(区),也是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始点”。木兰溪治理25年来,仙游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嘱托,接续奋斗,治水不辍,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木兰溪源头和上游保护治理,激荡出“水”与“绿”的和谐韵律。

  守护源头绘生态画卷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四次来到木兰溪现场调研,强调一定要“科学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25年来,仙游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战略选择,持续推进木兰溪综合治理,保护好木兰溪源头,展现上游担当。

  西苑乡仙西村、仙山村、仙东村三个小山村,组成了木兰溪的源头村落。这里青山莽莽,流水淙淙。2012年12月,环绕木兰溪源头的30余万亩常绿阔叶林,被省政府划定为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仙游县、乡、村三级干部群众,精心守护源头活水,确保一泓清泉东流。

  数年如一日,仙游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治草有机结合,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种植香枫、木荷等乡土树种,建设生物防火林带30.6千米、生土带50余千米;投资建设集调查评估、监测预警、反馈调控、工程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木兰溪源智能生态管理系统;实施封山育林25万余亩,在木兰溪源头等生态脆弱区位,开展林分补植等生态修复5000余亩,不断增强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能力。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治理逐步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恢复性增长,水源地生态环境日益向好。

  2019年,木兰溪源环境教育基地正式向公众开放,助力系统增强群众的爱水护水意识。仙游还依托河长制,与周边的涵江区、泉州市永春县等建立跨域、跨境流域河湖管理保护机制,推动及时发现和解决涉水涉河问题;成立河道巡查网格队伍、志愿者队伍等,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水。

  “护源”护的不仅是生态环境,还有安居源头的老百姓。仙游在源头地区发展绿色蔬菜、食用菌等产业,让源头百姓乐享生态红利,在生态保护中找到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五水共治”护碧水长流

  仙游境内木兰溪干流长64.5千米,占干流全长61%。仙游境内流域面积达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1条,水库121座,山塘182座……筑牢木兰溪上游生态屏障,是仙游肩负的历史使命。

  塔山之下,碧水静流,白鹭翩飞。“我们运用智慧河长管理系统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巡河,靠网格化管理破解了河道监管大难题。”榜头镇党委委员郑中武介绍,近年来,通过严厉打击河道、渠道旁畜禽养殖,推广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河湖污染得到遏制,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枫亭镇九社村依山而建,在村子东头,挖掘机来回穿梭,污水管网主干管铺设施工接近尾声。“现在把每户的三格式化粪池尾水、洗涤水、厨房‘灰水’三水全部纳管处理,河流更清澈了,村庄更整洁了。”枫亭镇党委委员余丽琳介绍,全镇污水管网建设涉及9个村,项目投资约1.3亿元,其中超90%来自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贷款。

  在仙游古洋水库坝下游200米处,是刚投产两年的仙游城区第一水厂。每天,3万吨经过处理的优质水从这里奔涌而出,保障仙游城区及城乡接合部10万居民的生活用水。

  …………

  2021年年底,仙游县委、县政府启动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以有力有效的实际行动更好地扛牢上游担当,保障木兰溪中下游水清岸绿,助力莆田高质量发展。

  这两年,仙游坚持水岸同治、源头治理,推行“三全三收”(污水治理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三格式化粪池水、洗涤水、厨房“灰水”全部纳管)机制,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实现水质在线监测、实时监管,尾水排放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强化流域统筹,“疏堵”并举,加快固堤、强库、扩排工程建设,开展城区易涝隐患点整治,完善城市排水管渠系统建设,防洪排涝“双管齐下”,完成全县114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系统设备安装及数据接入;利用大水源、建设大水厂、联通大管网,建立从源头到水龙头的饮水安全体系,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形成“双水源、一张网、互备用”的城市供水新格局;全面实施用水定额管理,努力构建全链条的节水体系。

  “去污存清、防洪引流、排涝通渠、保供保产、节源储能,我们蓄力打好‘五水共治’组合拳,把仙游的生态底色越擦越亮,让蓬勃的生命力在木兰溪上游持续涌动。”仙游县河务管理中心负责人陈振话语间充满信心。

  以绿为底谋发展振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仙游近年来把生态保护作为发展之要,以高品质生态助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打通转化通道,实现生态“含金量”和发展“含绿量”同步提升。

  柚子茶、柚子饼、柚子膏、柚子果脯……在度尾镇“柚相邻”党群服务站二楼的展厅里,文旦柚深加工产品种类繁多。

  文旦柚是莆田“四大名果”之一,度尾镇是文旦柚的主要产地。“2024年,度尾镇种植文旦柚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达5.6万吨,年产值约5.1亿元。”福建省委统战部挂职度尾镇党委委员张烜东介绍,2023年引进的“土壤改良用肥+调整施肥位置+果园生草+禁用除草剂”种植技术,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助力木兰溪上游水生态环境改善。

  2024年,文旦柚种植产业扩大到大济、赖店等7个乡镇,面积多达4万余亩。从传统种植到生态农业、现代农业,文旦柚让曾经的水患“洼地”蜕变为经济发展“高地”。

  文旦柚种植产业是仙游激发“两山”转化新动能的生动缩影。仙游各行各业正在书写着“链动”产业、迈向全国的蝶变故事。

  果形大、果色美,口感香甜脆嫩,“仙游甜柿”畅销北京、上海等地;工艺美术产业提档升级、跨界融合,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集群效应凸显;京东等五大直播新业态基地陆续建成,仙游连续7年位列全国“电商百强县”……受益于水质大幅度改善、防汛抗洪安全线进一步筑牢,仙游经济发展迎来新契机。

  群众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仙游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融合中蜕变、在传承中创新,厚植生态底色,不负绿水青山。

  治水路上,仙游努力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将继续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兴利除害并重,以‘五水共治’为抓手,严格落实‘双河湖长制’,坚持以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推动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仙游县水利局局长林庆凡满怀期冀。

 
苏晨
责任编辑:陈帅
图片1.png
光泽县寨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  本报通讯员 李霖昊 摄.jpg
斑竹电站水库  本报通讯员 李本治 摄.jpg
汀江棉花滩水库开闸泄洪 福建省水利厅供图.png
微信图片_20240625092321.jpg
福州市“闽江之心”城市会客厅   本报通讯员 林双伟 摄.jpg
b2aed0d253e1470d8bc5eb000a743a8b_B_BASIC.jpg
微信图片_20240813151401.jpg
 
本专区内文章为“中国水利网站”推广专区所属主体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水利网站”的立场及观点。“中国水利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福建省水利厅办公室主办 中国水利报社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