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浙江

幸福浦江 诗意流淌

发表时间:2025-09-26

  □本报记者 刘帅冶 通讯员 张艺馨

  在浙江省浦江治水馆内,市民游客正沉浸式感受“水润浦江”。展馆内的实景互动体验,将昔日黑臭河道与今日水清岸绿的鲜明反差呈现在光影间,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2013年,面对日趋突出的水环境问题,浦江县打响了浙江“五水共治”第一枪。10余年间,浦江依托“五水共治”,系统施策,唤回绿水青山,不仅实现水质根本性改善,更推动生态治理成效深度融入经济发展脉络,形成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走进秋日的大畈乡上河村,扑面而来的感受是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和谐。

  “我们是从周边开车过来的,这里太美啦!背靠青山,面朝壶源江,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特别富有诗情画意。”游客王女士说。

  “10多年前,上河村里流淌着的是‘牛奶河’,而且矛盾问题不断。如今,全域旅游做活了,开出了‘富民良方’。”浦江县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潘期枫介绍。

  上河村是颇有名气的浦江水晶发源地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村内的水晶加工户越来越多,切割打磨水晶产生的大量粉末流进壶源江,美丽的母亲河变成了浑浊不堪的“牛奶河”。

  “在‘五水共治’的推动下,上河村坚决关停全部污染作坊,以水为媒开启转型之路。”潘期枫说,“通过精心打造鱼鳞坝、广安桥等亲水景观,上河村变成了诗意盎然的‘诗画小镇’,已成功纳入浦江县‘15分钟亲水圈’。”

  每逢旅游旺季,来到上河村游玩的人络绎不绝。上河村还通过串联周边村落实现“抱团”发展,成为生态修复与经济增收并行的“绿富共生”样板。

  距离上河村不远的大畈乡露营基地内,一顶顶白色帐篷错落有致地扎在坡上。游客围坐在一起,看流水潺潺,听山野虫鸣,在大自然里享受秋日时光。

  “我们营地依托浦江县壶源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打造了水域体验区、亲子游乐区、高端住宿区等特色内容。”营地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营地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营业额超200万元。

  蝶变的大畈乡,是浦江县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的缩影。

  建成9条省市级美丽河湖,全县23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9年位居浙江前列,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789.4万人次,全域旅游综合收入超75亿元……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浦江10余年的深耕细作,可以说是圆满实现全域建设幸福河湖1.0目标的有力体现。

  当前,浦江在1.0目标基础上,正积极推动实施全域布局、生态提质、智慧赋能、共享共富“四大工程”,向全域建设幸福河湖2.0迈进。

  “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是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非一时一日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浦江县委书记胡作滔表示,浦江将深入落实浙江省委提出的建设更高水平生态省和水利现代化先行省的目标要求,推动全域建设幸福河湖从1.0向2.0跃升,力争到2030年,全面建成“生态优美、安全可靠、智慧高效、人文彰显、富民惠民”的全域幸福河湖体系,让“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更加可观、可感、可触。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9月26日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