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江苏

江苏扬州市:数字赋能让春灌用水“一键直达”

发表时间:2025-03-21

高邮灌区界首分干渠 本报通讯员 张嵇

  □本报通讯员 盛蓉 周晗

  随着天气回暖,江苏省扬州市的广袤农田陆续进入春耕春灌的关键时期。

  在高邮市三垛镇俞胡村的一片麦田边,水渠中的水流从种田大户韩选文身边奔流而过。

  “我们面前这块田,乍一看泥土表面是干的,其实土壤含水量正适合小麦生长;隔壁那块地就差了水分,需要灌溉了。”查看了多块麦田,大致判断出需水灌溉情形,韩选文掏出手机向水务站申请灌溉用水计划。

  “大田灌溉还得制定用水计划?”

  面对疑问,韩选文解释:“当然,而且也不是想要多少就给多少,需要专业设备测量确定实际需水量,再由上级部门合理安排配水调度。”

  韩选文告诉笔者,过去“用水一声喊、排水拉闸板”的粗放式大水漫灌早已成为历史。高邮灌区管理处引入新技术,每块田的用水情况都由专业设备测量,确保精准灌溉。

  农田灌溉,保耕与节水的平衡至关重要。扬州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城市,更是肩负着合理调配水资源的重任。

  扬州市现有26个大中型灌区,其中高邮灌区是“资历”老、技术先进的灌区之一。去年秋收季,高邮灌区新建数字孪生和业务应用两大信息平台,涵盖遥感监测、土壤墒情监测、气象预报等数据信息,相当于为灌区装上了“数字大脑”。

  冬小麦是旱作物,田里既不能太干也不能受淹,而且每一块地的情况都不一样,如何测算每亩地不同时段的需水量?高邮灌区数字孪生系统给出了答案。

  一旦哪块田里“渴”,灌区的“数据大脑”便能迅速感知并发出指令。优质水源按计量标准,一级级输送入渠,经由一道道大小水渠流向农田。农户只需打开闸板,就能让水流入自家田地。

  高邮灌区管理处主任胡锦辉介绍,在日常运行中,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能精准掌握每块田种了什么作物,以及这些作物各个生长时段的土壤水分含量和实时需水量。灌区根据这些信息生成“用水早知道”配水调度时间表,并通过手机传入千家万户,让用水就像搭乘火车,按时刻表“一键直达”。

  前不久,江苏省水利厅将高邮灌区通过建立“数字大脑”实现“用水早知道”的经验做法,认定为灌溉制度的创新,明确在全省灌区推广借鉴。

  春灌,事关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扬州去冬今春以来有效降水持续偏少,市水利局提前谋划,春节前即开展部署动员,开春后指令全市26个大中型灌区启动春灌补水工作。各县(市、区)积极响应,科学优化用水管理,组织力量对灌区内所有干支渠道进行疏通清障,对水闸、泵站和渡槽等配套建筑物开展运行维护,保障渠系畅通、运行安全,让水资源调度更加精准、智能。截至2月底,扬州市已累计灌水1.1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260万亩。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3月21日

作者:盛蓉 周晗
责任编辑:王瑜 王景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