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财政理念拧紧“水龙头”
——甘肃省临泽县水资源预算管理改革成效初显
□通讯员 李明
近年,甘肃省临泽县积极探索水资源管理新模式,将财政预算理念引入水资源管理,通过实施水资源预算管理改革,初步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2024年,临泽县年初分配水资源总量4.036亿立方米,年末实际决算用水量3.95亿立方米,占预算计划的97.8%,水资源预算管理成效显著。
零基预算实现水资源管理目标
2024年初,临泽县借鉴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经验做法,按照“一年一预算,一年一审核”和“零基预算”的原则,开启了一场“谁用水、谁预算、谁审计、谁决算”的水资源预算管理改革,将财政理念融入水资源管理各层级和各环节,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临泽县强化用水源头管控,在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上引入“零基预算”制度,根据当年水资源状况,结合用水定额和用水申请核算用水计划,确定用水预算指标。
围绕建立“预算﹢计划﹢定额”管理模式,临泽县出台水资源预算管理办法、2024年水资源配置和用水总量控制预算方案,分水源、分行业明确各镇(灌区)用水指标,审批水资源总量4.036亿立方米,较市政府下达的水资源总量控制指标4.12亿立方米核减0.084亿立方米。
水预算管理涵盖申请、核算、审定、下达、决算等环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用水单位年度用水申请核算预算额度,经县人民政府审定后下达用水预算指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用水单位可按实际需要申请预算追加或核减,真正做到“量入为出、留有余地”。2024年,从审批环节节约水资源0.36亿立方米。
水权改革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临泽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灌溉用水占到全县用水总量的90%,水资源短缺制约着当地农业发展。
为破解这一难题,临泽县将农业水权改革作为水资源预算管理的前置条件,以国土三调面积为基础,全覆盖发放水权证3.3万本,将年度用水指标下达到各镇(灌区)、村用水者协会以及用水户,提升了预算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临泽县倪家营镇汪家墩村村委会主任张维军介绍,全村耕地面积7000多亩,主要种植制种玉米、蔬菜、小麦等,年均用水量约280万立方米。村里制定了详细的水权分配方案,通过将用水指标精准落实到每一户农户、每一亩耕地,并在经过严格审核与公示后,为每户农户核发了农业初始水权证书。
临泽县按照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明晰用水权,实施总量控制,推行县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等多种形式的用水权市场化交易。“用水户根据水权,将节约的水量交易出去,既不突破用水总量,也节约了农业用水。”临泽县节水办主任陈军说,2024年全县完成在线水权交易18笔,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结果应用提升水预算管理质效
结果应用是水资源预算管理的落脚点,是预算管理成果的重要体现方式。
临泽县强化全过程预算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将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硬化用水单位责任约束;建立了以决算结果为导向的水资源预算分配模式,将决算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安排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当年超预算使用水资源的镇(灌区)和单位,在下年度水资源预算指标中予以核减,倒逼用水户科学用水。此外,临泽县还将水资源预算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压紧压实用水责任,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对水资源决算超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政府责成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临泽县水务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临泽县将借助张掖市入选全国水预算管理试点的契机,在科学设置预算基准额度、优化用水结构配置、强化水预算执行监督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西北内陆河流域水预算管理的实施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水资源高效配置“临泽模式”,为推动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示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2月18日
作者:李明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