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安徽

安徽:以“汛”为令 严阵以待

发表时间:2025-04-23

  □本报通讯员 方历娇 王莹 胡志刚 记者 吴晓珺

  江水暖,汛期至,防汛备战正当时。今年我国3月15日入汛,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偏早17天;4月1日,长江流域正式进入汛期。安徽省的防汛工作也全面进入备战状态。近日,笔者一行走进安徽省安庆市、芜湖市等长江流域沿线,探访水利工程今年如何备战汛期大考。

  筑牢防线

  打好防汛主动仗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安徽长江流域沿线水利工程建设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安庆市望江县的华阳闸除险加固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在施工现场有序忙碌。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唐伯达介绍,目前约有150名工人日夜奋战,全力抢工期,确保工程能在主汛期前完工。

  华阳闸自运行以来,一直是湖北、安徽两省以及京九、合九铁路和沪蓉高速公路安全度汛的守护者。华阳闸除险加固工程是增发国债水利项目之一,批复总投资7488万元,于2024年2月开工,预计在今年4月底完工。“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将有效提升沿江水系的灌溉、排涝能力,更好地保障区域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安徽省华阳闸管理处主任刘立新说。

  同样在安庆市,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也如火如荼。作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其主体工程于2023年全面动工,计划2027年建成发挥效益,建成后将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沿着安徽长江流域,我们走访了同马大堤、枞阳江堤等重要防汛设施现场。

  位于望江县的同马大堤,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在长江之畔,守护着一方安宁。“我们已经拆移了沿线的堤身线杆,还整治了各种违章种植和乱搭乱堆等情况,保障汛期各种设备通信更通畅。”安徽省望江长江河道管理局局长檀北来介绍,同马大堤是长江进入安徽省的第一道防线,与湖北黄广大堤相连,守护着两省六县18.8万公顷耕地,防汛作用至关重要,目前防汛准备已全面就绪。

  枞阳江堤纵跨流域面积1551平方公里,保护近百万人,为二级堤防。“我们的堤坝经过加固修缮,整体结构更加稳固,排水系统经过清理疏通,排水也更加顺畅了。”安徽省枞阳长江河道管理局局长刘松柏说。

  科技赋能

  擦亮防汛“千里眼”

  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水沙实验室里,多波束应用成果、先进的测绘仪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等一系列智慧水利成果依次陈列,科技感十足。移步至采砂管理调度中心,大屏幕上数据跳动,实时显示着监测工程的运行状态。

  皖江安澜,智慧领航,这些场景是安徽智慧水利系统建设的生动缩影。

  2024年,面对全省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安徽省长江局凭借智慧水利系统,通过精准调度和科学管控,在主汛期成功应对了多轮强降雨和旱情。

  统筹推进建设“1+3”模式下的智慧长江。安徽省长江局在堤防管理、水旱灾害防御等多个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建成“一张图”,汇集河势信息、涉河项目等数据;在长江安徽段范围内初步实现了远程会商、视频监控、无人机“三个覆盖”。

  需求牵引,打造“智慧+”的高效管理模式。安徽省长江局开展五年一次的长江长程水道地形测量和水文泥沙测验,每年两次的河道重点崩岸段水下地形监测;常态化进行河道遥感影像比对分析,初步构建起“天空地水”四位一体的监测感知体系。

  创新应用,打造“数据+”的管理新手段。安徽省长江局以华阳闸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为契机,深化重点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打造该项工程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监测和智能感知体系。

  科技赋能,效果升级,为水旱灾害防御赢得更多先机。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东风介绍,目前该局已经在河道管理、采砂管理、工程管理3个领域基本实现自动化控制、智慧化分析、现代化管理,4家省管长江河道管理单位也通过水利部工程标准化创建,完成管理模式提档升级,打开了长江河道“智慧+数据”的高效管理通道。

  精准施策

  防汛抗旱两手抓

  据最新预测,2025年汛期长江流域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流域降水量偏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涝旱并存但总体偏枯。面对复杂形势,安徽水利人积极行动,做好防汛和抗旱两手准备,保障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在芜湖的神塘河泵站和凤凰颈新站,泵站内的机器正在全速运转。神塘河泵站和凤凰颈新站均已完成设备的全面检修和维护,确保在抗旱期间能够高效运行。

  引江济淮工程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其中安徽境内587公里。“通过引江济淮,将长江水引入淮河,有效缓解了皖北地区的旱情。”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安庆建管处办公室主任朱文杰说。

  2024年,安徽通过一系列应急引水、提水、调水措施,累计供水量达268.3亿立方米,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在抗旱保灌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安徽的170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达到40亿立方米,牢牢抓住了汛末蓄水时机,为今年春灌用水攒足“家底”。

  防汛抗旱两手抓,筑牢安全“防护堤”。安徽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徽将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把“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目标,锚定推进防洪安全体系建设任务,充分做好汛前准备,严阵以待、科学施策,打好防汛抗旱“组合拳”,做到险情“抢早抢小”,确保今年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4月23日

作者:方历娇 王莹 胡志刚 吴晓珺
责任编辑:王瑜